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先后于2021年3月10日、3月11日在北京胜利闭幕。会议期间,周有光文学院师生党员们通过电脑、报刊及多媒体平台等多种形式收看和收听“两会”相关报道,关注“两会”动态,学习“两会”精神,并结合自身工作、学习和生活实际,就热点话题展开讨论。
学院党总支书记焦洁庆:2021年,“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在此时交汇。在这重要的历史时刻,两会的胜利召开、“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表决通过,振奋人心、催人奋进。站在历史交汇点上,我们要“做什么”、“怎么做”跃然纸上。会议明确了今后的发展目标,既立足当下又着眼长远;明确了后续的发展路径,既描绘了蓝图又指出了今后一段时间的具体任务。作为高校工作人员,我们要在校党委的带领下,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谋划、全力推动学校、学院建设和发展,以高质量的基层党建、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等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院教授边利丰老师:一个普通的教育工作者和一个普通小学生的家长,我对政府工作报告涉及的“教育公平”很有感触,这是今年两会的一个热点话题。关于“教育公平”,李克强总理的报告是这样说的,“要推动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要在教育公平上迈出更大的步伐。”各级政府都在不断为促进“教育公平”而努力。从确定“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的理念,到提出“提升教育公平的具体举措”,再到各项举措终于落地实施,经历了十几个年头。可见,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全面推动“教育公平”难度之大;从“公平”到“更加公平”,从“更加公平”再到“最大的公平”,可见,从中央到地方推动此项工作的决心之大。
学院副教授李承辉老师:李克强总理202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总体上有三部分内容:2020年工作回顾,“十三五”时期发展成就和“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2021年重点工作。
今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科学精准、扎实务实地做好各方面工作,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仗恃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通过对《报告》的学习,既为取得的成就深感自豪,也对未来充满信心,也深感党和政府重任在肩,更须砥砺奋进,作为个人,更须在自我的工作岗位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
学院王风丽老师:《政府工作报告》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教育问题的改善和落实。显然,现阶段全民教育焦虑的现象十分严重,尤其牵动着每一位为人父母者的神经,因为他们的工作、生活与此息息相关。此次两会,许多代表也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结合报告,确实感受到了政府与民众双方对于“教育公平”的共同期待和迫切愿望。同时,今年是建党百年的历史关头,在经历了新冠疫情的严峻考验之后,更要加强党员的理论和思想教育,切实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传承下去。
学院学生党员袁佳颖:2020年是新中国历史上极为不平凡的一年。我国作为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人口大国,国家实力不断增强。
作为一名学生,比较关心的就是教育与就业的问题,在看到“十三五”时期教育方面的成就与“十四五”时期教育方面如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等的主要目标任务后,更加坚定学好专业课的决心,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努力成为一名教师,在教育事业上做出自己的贡献。
2021年,作为青年一代,以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三牛”精神勉励自己,勇于肩负起“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使命,牢记谆谆嘱托“犇”向美好未来。
学院学生党员王君璇:今年三月,两会如期举行,其中就业话题备受关注,因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只有1万字左右,但在如此精炼的篇幅之中,“就业”出现了39次之多,从“六稳”到“六保”,就业都放在首位,足见党和国家对就业工作的高度重视。
受新冠肺炎疫情等诸多因素影响,今年的高校毕业生高达909万,创下历史新高。为克服“史上最难就业季”,政府也推出了针对高校毕业生群体的一系列就业扶持政策,有助于我们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的就业。
作为高校大学生,我们应该以实际行动践行“两会”精神,努力把就业压力转化为动力。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尽早确立奋斗目标,做好生涯规划。其次应积极响应就业和创业政策,创新工作思路,做到积极主动就业,为实现自我人生价值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