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周有光文学院举办2025年度“苔岑雅集•教师工作坊”暨青年教师微课大赛

作者:周有光文学院 张瑶玥 赵雅婷/文 张瑶玥/摄发布时间:2025-04-25

为提升教师教学素养和教学能力水平,4月23日下午,周有光文学院举办2025年度“苔岑雅集•教师工作坊”暨青年教师微课大赛。学院青年博士姬毓、李珂、马路路、吴玟瑾、杨月英、张登峰和朱明明分别进行教学演示。学院党总支书记焦洁庆、院长葛金华、副院长陈鸿、院长助理董文康、专业负责人靳瑞芳、中文系主任贺与诤出席活动,全体教师参加活动。工作坊由贺与诤主持。

 

本次微课大赛作为常州大学2025年微课大赛院级选拔赛,着重考察我院教师针对特定教学任务,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数字资源和信息化教学环境进行教学设计和实际教学的能力。比赛中,姬毓以《晚明的复社与几社》为题,结合文人团体中的主要人物及作品深入细致地阐释了复社与几社的内涵;李珂从比较文学角度讲授了《赵氏孤儿》与《中国孤儿》,对民族文学的当代价值与海外影响进行了深刻解读;马路路以《鲍照<芜城赋>中的广陵记忆》为题,从今昔对比的角度出发,解析芜城之“芜”,引出鲍照关于广陵的生活记忆;吴玟瑾围绕甲骨文和青铜铭文进行了讲解,以甲骨文的内容、格式和商代书写工具为主要讲解点,展现了殷商西周书面散文的独特魅力;杨月英围绕“明汤显祖”和“临川四梦”展开了案例教学,将《言怀》与《惊梦》作为例证,延伸至关于《牡丹亭》的梦境分析;张登峰作了题为《“互文性”理论》的微课讲解,重点介绍了“互文性”理论的三个特点;朱明明以诗歌的分行格式与标点符号的运用为切入点,将戴望舒的《雨巷》作为例读文本,生动注解了现代诗歌的节奏形式。

 

现场评委充分肯定了七位教师的教学水平与学术功底,并给出改进建议。他们指出,青年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课程思政及学生能力培养。最后,葛金华进行总结发言,他强调要在教学中树立戏剧思维、平台理念和互动意识,学院将以本次活动为契机,持续改进课堂教学、提升教学业务水平。(通讯员/朱潇  审核/焦洁庆)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延政西大道2468号 常州大学西太湖校区立言楼
邮编:213159
电话: 0519-88519880  [后台管理]
Copyright © 2005-2021 常州大学周有光文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