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

我院成功举办“有光驿站·我与导师面对面”系列活动第五至八期

作者:周有光文学院 赵雅婷 文/摄发布时间:2025-05-26

为进一步引导学生拓宽学术视野、全面助力学生成才成长429日至521日,我院在立言楼112雅確书屋成功举办“有光驿站·我与导师面对面”系列活动第五至八期。语言学教研室刘磊老师、古代文学教研室薛欣欣老师、文艺学与外国文学教研室黄杭西老师和现当代文学教研室李承辉老师分别受邀担任主讲嘉宾,吸引了近两百名学生参与。

刘磊老师“从文心一言到文心雕龙——AI时代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成长之路”为介绍了大语言模型给汉语言文学专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结合自身学习及教学经验,与同学们探讨了AI时代如何学好汉语言文学专业

薛欣欣老师的分享题目为“寻找苏东坡:学术写作的问题意识与解决路径”,她以苏轼为研究案例,具体探讨了学术论文的写作流程。在确定选题方面,她提醒大家在广泛阅读积累的基础上关注学术动态;在行文写作方面,应注意文章论点和分论点之间的逻辑呼应;在解决路径上,要以研究对象作品集为中心,辐射到同时代文史类著作、当代及域外研究成果。活动中,同学们在雅確书屋查阅苏轼相关的研究文献,加深了对于学术写作的相关认识。

黄杭西老师作了题为“后人文时代的阅读方法、途径和目的”的阅读分享,他详细阐述了当今时代人文阅读与科技发展的复杂关系,探讨了阅读方法从文本细读到人机协作的转变、阅读途径由纸质媒介向数字化平台的演进,以及亟需重估阅读的目的等问题。随后,他还与同学们分别就自己阅读过程中的体验、问题、启发等内容进行了深入交流。

李承辉老师以“在研究性学习中规划和成就学业与职业”为题,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如何从研究性学习的角度建构自身的专业知识体系,以及从兴趣、特长出发逐步规划学业与职业的有效途径,让同学们掌握了研究性学习的具体方法,改变了传统狭窄的就业观念,树立了及早规划学业和职业的信心。


我院将持续开展“有光驿站·我与导师面对面”系列活动,常态化架起学院各导师团队与本科生之间沟通的桥梁,帮助学生明确兴趣方向,营造和谐健康的导学氛围,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讯员/张燕红 审核/董文康)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延政西大道2468号 常州大学西太湖校区立言楼
邮编:213159
电话: 0519-88519880  [后台管理]
Copyright © 2005-2021 常州大学周有光文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