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大学第七届“常读书·大有益”朗读大赛顺利举办

作者:周有光文学院 杨苏/文 曾好、秦网/摄发布时间:2025-04-26

425日晚,由常州大学校团委、校图书馆联合主办,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团委、关工委,周有光文学院团委、关工委共同承办的"AI万象:光影、生活与未来交响"第七届"常读书·大有益"朗读大赛决赛在武进校区成功举办。本次活动将传统朗读艺术与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为现场观众呈现了一场科技与人文交相辉映的视听盛宴。本届朗读大赛首次引入AI技术主题,吸引了全校30余支队伍报名参赛。


经过初赛严格选拔,来自两校区各学院的十支优秀队伍晋级决赛,决赛现场亮点纷呈。参赛作品围绕"AI光影:银幕智变风云""AI日常:智启生活新篇""对话未来:AI筑梦远航""科技向善:AI造福人类"四大主题展开创新演绎。各团队巧妙运用AI配音、智能动画等数字技术,结合背景音乐、舞蹈、情景剧等艺术形式,构建出沉浸式的智能科技体验场景,生动展现了人工智能如何重塑未来生活图景。参赛作品既体现了技术的前沿性,又饱含人文关怀。作品《致AI时代的创作者》通过全息投影技术,展现了人机协同创作的未来场景;作品《于数字暗夜,盼文明熹微》则借助AI语音合成技术,实现了多语种朗诵的完美融合,彰显了科技赋能文化传播的无限可能。


经综合评定,最终《致AI时代的创作者》荣获特等奖;《于数字暗夜,盼文明熹微》等两个作品斩获一等奖;另有三个作品获得二等奖,四个作品获得三等奖。


"这次大赛不仅是一次朗读技艺的比拼,更是一场关于科技伦理的深度思考。"大赛评委纷纷表示,"同学们用声音演绎科技故事,用创意描绘人机共生的未来图景,充分展现了当代青年对技术发展的辩证思考。"来自周有光文学院的参赛选手薛紫怡分享到:“从文本创作到技术呈现,我们团队历时1个月反复打磨作品。AI不仅是我们表现的工具,更是作品的主角。通过这次比赛,我们深刻体会到科技与人文不是对立面,而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双轮驱动。”


活动不仅为青年学子搭建了展示创新能力的平台,更通过"科技+人文"的跨界融合,激发了学生对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深入思考,展现了我校在新文科建设和跨学科人才培养的风采。(通讯员/张燕红  审核/焦洁庆)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延政西大道2468号 常州大学西太湖校区立言楼
邮编:213159
电话: 0519-88519880  [后台管理]
Copyright © 2005-2021 常州大学周有光文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